八仙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八仙书阁 > 嘉靖承明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亲军卫出动,打翰林官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亲军卫出动,打翰林官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亲军卫出动,打翰林官 (第1/2页)

兵部尚书王宪已经先知道了来自大同的塘报内容。
  
  因为所谓塘报就是各驿站塘兵所送的军事急报,且会先到兵部。
  
  所以,王宪也就先知道了这事。
  
  而王宪任过正德朝的大同巡抚,对大同边务自然是熟悉的。
  
  何况。
  
  正德在位时,对九边也很重视,所以王宪能在正德朝成为大同巡抚自然也有其长处。
  
  朱厚熜记得历史上,王宪也的确在边务上很有才能。
  
  所以,朱厚熜才立即召见了王宪。
  
  王宪在面圣后,朱厚熜就问着他:“对这事,卿怎么看?”
  
  “回陛下。”
  
  “臣认为小王子当只是威严恐吓。”
  
  “因为眼下小王子部分裂的很,还未一统,近虽有吉囊、俺答两兄弟表现突出,征战东西诸部,大有统合诸部的趋势,但两人到底年纪尚小,成长未足,一二十年内,当无大规模寇我京畿能力!”
  
  “故陛下可以不予理会。”
  
  “只令边臣加强防御即可。”
  
  王宪回道。
  
  朱厚熜则走到一幅挂在墙上的舆图面前,看了看,问道:“既然如此,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有人在故意借虏生事。”
  
  王宪不由得心里一颤。
  
  “回话!”
  
  朱厚熜突然森严地回了一句。
  
  王宪忙跪了下来:“陛下容禀,证据未明的事,臣不敢擅言,毕竟事涉边务!也请陛下不要随意猜疑边臣!”
  
  “你倒是谨慎!”
  
  朱厚熜微微一笑。
  
  随后。
  
  朱厚熜就转过身来,说:“也罢,先不提这个,但你既然说,这小王子可不予理会,朕便信你。”
  
  “另外,戎政的事,朕可未直接越过你们兵部。”
  
  “所以,你是知道的,朕早已给伍文定去了旨,让他加强夜不收的力量,列出重要敌情悬赏表格。”
  
  “而十天前,朕还让副总兵周尚文率兵押银二十万两去见他,协守蓟州,而这二十万两就是让他作为大赏夜不收的本钱。”
  
  “怎么防备外患,朕也说不上比谁精明,但朕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想稳住边防,首先就要钱撒的好!”
  
  “你对此也没有提过异议。”
  
  “朕只当你是默认。”
  
  “但朕要你现在告诉朕,大同的杨志学与杭雄、以及宣府的甯杲与朱振能配合好吗?”
  
  朱厚熜问道。
  
  王宪顿时震惊在原地。
  
  他岂能不知道皇帝这是嫌弃大同、宣府、蓟州这三处地方的事权太过分散,不想只让朝廷分段防御,而有意派一个统帅级人物,主动出兵教训小王子。
  
  王宪也不知道皇帝是因为到底年少所以有血性之故,还是有意在登基之初立军威,而可以更加从容地收拾大臣。
  
  王宪自己倒是不想皇帝太有武德,那样对文官士大夫而言,的确不是好事。
  
  但是王宪知道自己也不能在皇帝面前装傻,说这些人能配合好。
  
  毕竟他也知道当今天子聪明至极,自己可以不迎合,但欺君之心是不能有的。
  
  所以,王宪灵机一动,就说:“臣认为,让杨阁老总制三边,必为万全!”
  
  严嵩在一边不禁摇头,心想这王大司马真是好计谋啊,让朝中威望甚重的杨阁老去总制三边,等于让税政改革的事就得推迟,而他自己也省得去边镇辛苦。
  
  “你们觉得呢?”
  
  朱厚熜看向了梁储和起居注官严嵩。
  
  严嵩忙先跪下道:“小臣愚以为,再没有比大司马王公更适合的人了,毕竟王公曾经在大同巡抚任上随先帝对战过小王子,有王公在三边,皇明的国威就在,塞外的风雨也就吹不到关内来!”
  
  梁储和王宪这时都惊讶地看着严嵩。
  
  过了一会儿。
  
  梁储则不由得颔首。
  
  而王宪倒是不由得闭眼,随后,眸光狠厉地瞅了跪在地上的严嵩一眼。
  
  朱厚熜双手抱在胸前,朝严嵩看了来,道:“平身吧。”
  
  “谢陛下。”
  
  朱厚熜接着又看向梁储:“元辅觉得呢?”
  
  “臣贺喜陛下!”
  
  梁储回道。
  
  朱厚熜笑问道:“朕有何喜?”
  
  “陛下又得一良辅之才也!”
  
  梁储笑着回道。
  
  严嵩听到梁储这话后,顿觉如沐春风,心道:“这位梁首辅真是个好人啊!”
  
  而梁储接着又道:“臣也认为,大司马去三边总制合适!一来,杨阁老去三边的话,就太给小王子牌面了,显得我大明真怕了他;二来,大司马的威望也足以震慑群小了;三来,朝廷财政改革才是重点,而财政改革之重在于国税,国税需重臣主持,所以杨阁老还是宜留理国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