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高考状元》,打造未来中医利益共同体 (第2/2页)
方言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他这么好奇,不过就是考了个状元嘛。
怎么搞得自己像是被外星人抓去做了人体实验,又成功的活着回来一样。
不过最后他还是搞明白了核心原因。
那就是大家很好奇,他和其他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方言能够在这次的高考中拿下第1名。
方言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行到底?
他们和方言差距在什么地方?这种差距又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弥补?
因为方言是真的满分,那么就说明他才是高考的高分最正确的模板人物。
向他学习,向他靠拢,就有可能达到他的成就。
这也是这个时代,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做法。
所以一中午的时间,方言就将这行为总结了个名词,叫做“摸着方言过河”。
方言相信这时候自己写上一本《我是如何成为高考状元》或者《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高考状元》的书,绝对会直接卖爆。
并且销量绝对会碾压小老弟那本书。
你这种事儿是有前车之鉴的,后面全民高考的时代来临,鸡娃成功的家长,就有好些人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书,然后大捞一笔。
靠着这笔钱成功的跃升了阶级。
而方言目前这个热度,让这事儿很有很高的可行性。
当然了,他现在也只是想一下。
因为目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应付完了这些来询问的人,方言总算是空闲下来。
他开始在脑海里构思,接下来要在学校里做的事情。
今年高校招生还没正式开始,不过方言知道,这次来的人绝对都是全国的高手,自己虽然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观点,但是如果不能让他们服气,或许他们会找出很多案例来反驳这个观点。
就比如说他会说后世非常著名的一套理论:
“你不能证明仲景用的到底是晒干的药材还是新鲜的药材。”
“之所以仲景他用的量大,很可能是他用的新鲜药材没有脱水,所以会比较重,李时珍那会儿用的就是干药材,所以李时珍的换算标准是考虑了干湿药材分别才写出来的结论。”
“我只是提出这套假设,因为这套假设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你现在就需要向我证明,仲景用的药材到底是干的还是湿的,要不然你就没办法说李时珍是错误的。”
虽然后面李可李老拿出了自己好几个因为附子不够,治死人的医案证明了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但现在目前没有临床试验可以给他们看,没准他就会把这套理论拿出来说。
这事儿还真不是方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这绝对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啊。
原因或许就单纯是他们不服方言,抛一个相反的论点来。
你是天才,那我也是天才,凭什么你说的,我就要听?
所以说到底这事儿还得靠利益来捆绑,什么样的利益,才能让这群人拧成一股绳?能让他们听从自己的安排,你自己马首是瞻,这非常重要。
在外界还有敌人虎视眈眈的时候内斗消耗是非常不明智的,教员的经验告诉我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重点。
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如何才是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呢!?
如何才能让大家就算是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放下争议一致对外,保持警觉不内斗呢?
方言在很早之前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他想到了几个方案。
第一个,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也是自己用过很多次的方式,招他们进入一个医学项目里,给他们安排各种职务,然后大家一起来推动这个项目,国家发下来的资金,奖励所有人都有份。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方言现在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
并且还有已经成熟的组员在里面了。
的坏处就是项目不可能做太久,只要一结束,大家马上又各分东西了,方言又得重新来过。
那么就到了第二个模式,建立中医俱乐部,就像是大学里的社团一样,大家各抒己见,一个社团可以做很多个项目研究。
不过这只是初步设想,方言对后面的细节还没有完善出来。
另外就是第三种,同样也是方言熟悉的。
那就是直接做医院模式,而且也有对标的成功案例,那就是南通的朱老,他的中医院就是这个模式的成功模板。
并且在他这些年收罗的这么多高手,也给国家贡献了不少的秘方。
这也是方言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案,不过这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最多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要自己来操心。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月票又多了一百,所以更完这张还欠大家92000字。
晚点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