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八仙书阁 > 抢救大明朝 > 第1814章   张献忠,你还造反吗?

第1814章   张献忠,你还造反吗?

第1814章   张献忠,你还造反吗? (第2/2页)

在历史上能超过他的,大概也只有唐朝的李世民了。比起那个让读书人向往的大宋朝,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江山实在要雄壮太多了。
  
  而要把那么大的地盘打下来,还要占据下来,不靠军屯能靠什么?如宋朝那样靠募兵根本不可能......军饷发不起不说,募兵不管种地,后勤军需都得朝廷解决。后勤转运就得累死人!
  
  而且募兵是流水的兵,不在边疆扎根。就算能占点地盘,怎么将之汉化?募兵占地,然后再募民耕地?朱元璋有多少钱才够花啊?
  
  所以朱元璋可以驱逐元朝恢复中原,还可以在有生之年把大明的地盘扩张到那么大,还可以迁移数百万汉人人口去边陲之地扎根,靠的就是这种半封建化的军屯卫所。
  
  而后来明朝的不断缩边,其实和朱元璋没什么关系,而是朱允炆和朱棣的锅。没有他们俩那么闹腾,光是九大攘夷塞王就能养好十几万铁骑......什么北元、东虏,在朱元璋孙子一辈就都不存在了。
  
  而九边军户的苦,实际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养和明朝不断缩边的必然结果——没有塞王庇护,九边军户当然就没有话语权了。而没有话语权的九边军户当然也不可能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拓边,不断收缩边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国策。而缩边的结果,又让军户们失去了通过战争获得土地的机会。蛋糕不能做大,当然就只能在分配上做文章了......军卫上层侵吞军屯,压迫中下层军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明朝的缩边政策并没有真正减轻边防的压力。因为明朝越退缩,敌人就越嚣张,需要设防的地方也就越多。所以九边很快就变成了十三镇,最多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十六镇。
  
  那么多的军镇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屯田,就得依靠民运粮、民运粮折银去养活。
  
  对于交通便利的东部边镇,运粮运银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是对于交通不便,只能一省养五镇的陕西而言,那就非常苦了。陕西苦,五镇更苦。陕民苦,五镇军户更苦!
  
  苦的没了出路,当然就只能盼着天倾地陷,闹一把大的了。
  
  而榆林镇柳树涧堡这一带乡间的龙头老大,名叫张献忠的汉子和他的一般小弟兄,就是在日日夜夜的盼天倾。
  
  对,就是那个大西老万岁张献忠!他的人生经历可比同时期的李自成精彩。他本就是榆林军户,世代从军,打小习武,练了一身本事。少年时期还读过书,只是没有考功名的本事。后来又是投军,又是去延安府当捕快,又被革职再去从军。后又因为煽动兵变差点被斩首!但是因为长得非常威武,被榆林镇的参将陈洪范所救,捡了条命回家。
  
  这种经历的人回家以后怎么可能好好种地?所以就领了一帮同乡的少年,当了个横行乡里的恶霸。同时也在等待时机,好大干一场。
  
  不过榆林这里毕竟是军镇,和隔壁延安府、庆阳府不一样,明朝在这里还是有不少武力的。
  
  如果延安府、庆阳府那边闹得不欢,榆林的军队没有开出去平乱,张献忠敢跳出来造反就是送人头了。
  
  所以三十六路好汉会府谷的时候,就少了他一个。
  
  但是他还是派了个小弟,名叫孙可旺的去府谷那边看风向,如果真的可为,那就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可是今儿才回来的孙可旺,却给张献忠带来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消息。
  
  听完了孙可旺添油加醋的一番述说,张献忠的一张黄面孔已经拧成了一团,“他N的,这个大明小昏君着实厉害,看着比额老张还能打......这个反还怎么造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