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一章 一系列问题与掣肘;仿制品的出现 (第2/2页)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朱泠婧吟了一句《兵车行》的名句。
周长风望着她,正色道:“陛下,我认为有必要立法,颁布新的明文律法来减少这种状况,尤其是防止有宵小之辈趁虚而入,这样才能让前线将士安心作战,稳固士气。”
“嗯,准了。”若有所思的朱泠婧又接着挥手笑道:“去谘政院吧,正是你出风头的时机,看看能否服众。”
立法大权掌握在谘政院手中,虽然那些钦定必定会顺着皇帝的意愿来投票,可还得说法一部分民选议员与特别议员才能确保立法提案通过。
同样让周长风警惕的是军费问题,此前传出的流言说有人提议可以适度削减军费预算,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
这无疑是很滑稽的,现在总体局势转为战略相持阶段,敌人屈膝求和的可能微乎其微,己方应该做的是竭尽所能的积攒力量,哪有自废武功的道理?
周长风还真挺想见识见识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说出这么不切实际的荒谬提议。
在皇帝这里他还瞧见了统计完毕的上半年各项报表,单从数据上来看相当不错。
从一月到六月的半年时间里,总计有739.5万吨钢铁、4.1万吨铝材、104万吨硫酸被生产出来。
可以说战争动员是卓有成效的,但这才刚有起色某些群体就想将之遏止,难怪常言敌人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大明的钢铁工业存在原料供应的限制,受限于中國铁矿石资源的先天弊病——贫矿多、富矿少,显著影响了冶铁炼钢的生产效率。
与后世能够大量进口高品位铁矿石不同,如今澳洲大铁矿还未开发,大明获取优质原料的渠道非常单一,要么从美国进口废钢铁、要么从巴西进口铁矿石。
正因如此,实际上大明钢铁工业主要还是依赖本土开采的低品位铁矿石,否则要是能足量供应优质原料,钢铁产量还能多不少。
电解铝工业的表现很平稳,半年内出产了4.1万吨成品铝材,只是其中一部分就足够满足飞机制造的需求了。
在这期间出厂的各型飞机达到了4220架,除补充损失以外,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扩编幅度都不大,这数千架飞机当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是来自各个藩属国的订单。
仅安南王家空军就订购了230架战斗机、54架俯冲轰炸机、72架轻型轰炸机、25架运输机,用以补充南亚次大陆一系列战斗的损失。
“陛下,这些数据看着是挺好的,应该继续维持下去。”周长风又看了两眼,将报表放回了御案。
一名同在场的经略待诏沉吟道:“不好说,我们也想两全其美,可如此发掘与动员势必要让经济建设减缓的,谘政院八、九月份的争论重点就是预算削减与否,又或者加印钱钞。”
“都很谨慎啊。”
“毕竟是社稷大事,还是头一回,不慎重不行啊。”
过多的军费开支是沉重的负担,将会影响正常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运转。
至昌三十七年,大明财政支出预算案为248亿圆,其中军费69亿圆。
至昌三十八年,财政支出计划为255亿圆,其中军费96亿圆,还有平定日本的额外军费31亿圆。
至昌三十九年,财政支出计划为282亿圆,因为战争爆发军费飙升至188亿圆。
朝廷每年的开支需要做的事那么多,除了教育经费和研究经费以外还有公路、铁路、桥梁、工厂的建设等等,如果经费有限就不得不削减基本经济建设的开支,避免出现赤字。
可如果想维持继续建设,那就入不敷出而出现赤字,常见的对策就是发行公债和多印钞票。
由于大明宝钞和大明通行官票滥发的历史教训,朝廷对多印钞票这个对策表现得神经过敏,竭力避免,生怕一发不可收拾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哪怕它其实是可行的手段之一。
提议大量增发钞票甚至成了朝堂之上的禁忌,会招致各种抨击。
去年大明朝廷与地方官府总计发行各种公债90.4亿圆,因为屡战屡胜、民众信心十足,发行的公债全部认购。可是同年仅增发钞票1.3亿圆,可以说相当小心翼翼了。
今年半年间已经发行各种公债61亿圆,但是并未全部认购,还剩约7亿圆未得认购——尽管胜利不断涌现,百姓欢欣鼓舞,但大家手头的余钱真的不多。
就纸面数据上来看,周长风觉得大明目前的状况不错,但是深入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诸多败絮与隐患。
既要保证军力又要保证经济建设,可又因各种掣肘与限制而放不开手脚,显得束手束脚的。
知道的真相越多越让人担心,周长风觉得自己恐怕也要忧心忡忡了,不免好奇朱泠婧是怎么做到淡然处之的。
“习惯就好。”她甩手收拢了折扇,轻描淡写地说:“做你份内事去,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伱一个明白人在操心。”
返回平常办公值房以后,周长风郁闷了一小会,随后小酌两杯,开始审阅桌前堆积的两沓卷宗。
对于之后派遣使团和考察团赴欧的事情,各部门都积极回应,一项项罗列有必要采购或借鉴的东西。
大都督府情报处呈递的一份报告也值得警惕——在伊比利亚半岛爆发的战斗中,美国人疑似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消息来源是德国人,据说他们已有多辆坦克因此被击毁,德社战争委员会下达了紧急命令指示前线部队为坦克增设额外防护来应对。
看似模糊不清的描述其实很容易猜到真相。
周长风闭上眼想了想,自言自语道:“三个月……半年,好像差不多,时间对的上。”
世界范围内这么多处战场都出现了明制三七式火箭筒及其仿制品的身影,虽然不知道美国人是从哪里获得的实物,但几个月的工夫足够仿制量产这种简单的东西了。
看起来,要准备实施对策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