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书阁

字:
关灯 护眼
八仙书阁 > 北宋穿越指南 > 0801【束水攻沙?】

0801【束水攻沙?】

0801【束水攻沙?】 (第2/2页)

朱铭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赵逢吉说道:“把今年的黄河洪汛扛过去,在明年或者后年,征发三十万民夫疏通二股河。然后再用司马光的法子,缓回黄河令其改道东流。当然,王安石的引黄放淤也要用,可在沧州开垦灌溉出千万亩良田,并且改良沧州的那些盐碱地。”
  
  朱铭笑道:“你倒是取巧,把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法子一起用。”
  
  “本来就可以并行不悖,为何只能取其一?黄河就是黄河,有利也有弊,万万不可非黑即白。”赵逢吉说。
  
  朱铭突然问:“束水攻沙可行否?”
  
  “束水攻沙?”赵逢吉虽然没听明白,却又像是抓住了什么。
  
  朱铭说道:“把黄河各处缺口都堵上,让河水自己把泥沙冲入大海。”
  
  赵逢吉摇头道:“若把缺口都堵上,三五年内必定大决堤。”
  
  朱铭说道:“关键汛期,当然也要泄洪。”
  
  “兹事体大,臣请与同僚详细讨论。”赵逢吉说。
  
  朱铭表明态度:“你们是懂治水的,按你们的法子来。我只是提出建议,能否可行还是你们说了算。”
  
  临河县到濮阳的几处埽坝,去年就已经加固了,今年还在持续加固。
  
  赵逢吉又增筑了溢水坝,让多余的河水流往故道二股河。
  
  顶住今年的洪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当然,如果黄河水量过大,严重威胁到开封安全,那就只能选择合适河段决堤泄洪了。
  
  泄洪之前,还得转移百姓。
  
  抵达临河县城,朱铭暂时住进县衙,县令全家则搬出去住。
  
  赵逢吉把符行中、王槐叫来,大致说了一下束水攻沙的思路。
  
  这个思路,跟当前治水完全相反。
  
  此时治理黄河,就是不断的分流。实在无法分流了,就人为引导黄河改道。
  
  符行中分析说:“黄河之水,寻常时候水四沙六,伏秋时节水二沙八。一味分流,则水势减缓,泥沙必然停滞。如果以堤束水,水合则势猛,自可刷走河底泥沙。官家之法,应当可行。”
  
  王槐说:“固然可行,然则凶险无比。须得想法子,应对每年的洪汛。”
  
  赵逢吉说:“北流太缓,须得东流才可攻沙。”
  
  王槐说:“如果东流,二股河是首选,这跟我们计划不冲突。”
  
  “但二股河的河道太窄,须两河一起流,才能容得下黄河水量,”符行中说道,“可若是两河并流,水势又减缓了,起不到束水攻沙的效果。”
  
  赵逢吉说:“选二股河的北道,那条河道更直。南道作为备用,洪水过大的时候,就利用南道分流泄洪。”
  
  符行中说:“这样做的话,就必须拓宽北道,工程量巨大无比。”
  
  王槐说道:“北道途经的城池太多,清平、高唐、平原、德州、乐陵、无棣……治所全都得搬迁。一旦提出这个方案,能把户部给逼疯。这些州县的官员,也必定全都上疏反对。”
  
  赵逢吉说:“我们只管提出来,最后看官家怎样定夺。”
  
  “那还得把这套法子做得妥帖才行,”符行中说道,“现有的筑堤方法,用来束水攻沙肯定年年决堤。”
  
  赵逢吉仔细思索一阵:“堤外建堤,多重保障。还要根据实际地形,建造其他不同种类的堤坝。该束水时束水,该放水时放水。”
  
  王槐说:“在缕堤之外,再远远建筑遥堤。平时用缕堤束水攻沙,黄河水量增大时,漫过缕堤自动进入遥堤。这样一来,既能束水攻沙,又能安全泄洪。”
  
  “这样还不保险,”符行中说,“可在遥堤与缕堤之间,建造若干横向堤坝,把那片区域变成道道方格,就如海船的水密舱一样。便是缕堤溃堤了,横向堤坝也能缓冲,不至于携汹涌之势冲垮遥堤。”
  
  王槐说:“在地势凶险或堤坝单薄之处,还应当修筑分水的堤坝,如此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赵逢吉说:“明年先疏浚二股河的南道,作为北流的分水河道,把这几年给扛过去。同时疏浚拓宽二股河的北道,修筑好各式堤坝,搬迁沿途的州县治所。等二股河北道工程完成,就让黄河改道走这边束水攻沙,而南道则用于百年难遇之大水时分流。”
  
  符行中咋舌说:“按这套法子来,恐怕要调动五十万民夫,耗钱以亿万计。还得搬迁那么多州县城池……”
  
  赵逢吉无比光棍儿道:“还是那句话。我们只管提出可行方略,至于是否这样办,全看官家定夺。如果反对的官员太多,官家也感到为难,那就还是用老办法治河。”
  
  束水攻沙之法并非一劳永逸。
  
  长年累月下来,泥沙还是会渐渐沉积,河床还是会慢慢抬升。只不过泥沙沉积、河床抬升的速度,肯定会比以往要慢很多。
  
  或许能管数十年。
  
  如果维护得好,百年也没问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